石灰窯是碳酸鈣通過熱分解反應生成氧化鈣的重要設備,其運行狀況直接影響石灰的質量和產量。然而,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,石灰窯在煅燒過程中常會出現(xiàn)各種故障。以下是對石灰窯常見故障的分析及預防措施的探討。
一、常見故障分析
-
生燒
-
現(xiàn)象:石灰石在煅燒過程中未能完全分解,導致生成的生石灰中含有未分解的碳酸鈣。
-
原因:
-
石灰石粒度太大,熱量難以進入石塊內部,導致煅燒速度減慢。
-
燃料比例小或熱值低,無法提供足夠的熱量使石灰石完全分解。
-
供風不合理,導致燃料燃燒不充分,熱量傳遞不均勻。
-
過燒
-
現(xiàn)象:石灰石在煅燒過程中因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而過度分解,生成致密的過火石灰或死燒石灰。
-
原因:
-
燃料配比過大或供風過強,導致燃燒溫度過高。
-
煅燒時間過長,窯內通風不暢或卸灰不及時。
-
煅燒區(qū)上移或下移
-
現(xiàn)象:煅燒帶在窯體內向上或向下移動,導致燃料在窯上部或下部提早燃燒,影響石灰質量。
-
原因:
-
頂溫控制偏高或風壓風量偏大,導致煅燒帶上移。
-
風量小、上石量多、卸灰量大,導致煅燒帶下移。
-
結瘤
-
現(xiàn)象:窯內物料在高溫下粘結成塊,形成堅硬的瘤狀物,影響窯內通風和物料流動。
-
原因:
-
原料含雜質多,如硅、鋁、鐵等雜質在高溫下易形成低熔點化合物。
-
窯內溫度分布不均,局部溫度過高或過低。
-
窯內氣氛控制不當,還原性氣氛過強。
-
偏窯
-
現(xiàn)象:窯內物料在煅燒過程中分布不均,出現(xiàn)一側物料多、一側物料少的現(xiàn)象。
-
原因:
-
窯體傾斜,如地基沉降、窯體變形等。
-
布料不均,上料時物料分布不均勻。
-
風壓不均,供風系統(tǒng)存在問題。
二、預防措施
-
防止生燒
-
控制石灰石粒度在合理范圍內,普通豎窯粒度應控制在40-80mm,窯容大的可放寬到50-150mm。
-
優(yōu)化燃料配比,確保燃料熱值達到要求,并合理控制燃料粒度。
-
調整供風系統(tǒng),確保風量充足且分布均勻,使用概率風帽等裝置促進燃料均勻燃燒。
-
防止過燒
-
調整燃料配比,減少燃料用量,確保燃料與石灰石的比例適中。
-
優(yōu)化供風,調整供風量,避免風量過大導致燃燒溫度過高。
-
加強窯內通風,確保窯內通風順暢,及時排出廢氣,減少石灰石在窯內的停留時間。
-
使用溫度監(jiān)控設備實時監(jiān)測窯內溫度,避免溫度過高導致過燒。
-
防止煅燒區(qū)上移或下移
-
調整燃燒參數,降低窯頂溫度,防止煅燒帶上移。
-
適當減小供風量,使火層下移,防止煅燒帶上移。
-
調整石灰石粒度,避免過大或過小,影響煅燒區(qū)位置。
-
適當增加風量,確保燃料充分燃燒,提高煅燒溫度,防止煅燒帶下移。
-
合理控制上料量和卸灰量,避免一次性上料過多或卸灰量過大,影響煅燒效果。
-
防止結瘤
-
選用含雜質少的*石灰石作為原料,減少結瘤源。
-
改善窯內溫度分布,通過調整燃料配比、供風量等參數,使窯內溫度分布更加均勻。
-
控制窯內氣氛,合理控制窯內氧氣含量,避免還原性氣氛過強。
-
定期對窯內進行清理,清除結瘤物,保持窯內暢通。
-
防止偏窯
-
定期對窯體進行檢查和校正,確保窯體垂直度符合要求。
-
優(yōu)化布料方式,改進上料工藝,確保布料均勻。
-
調整風壓,檢查并調整供風系統(tǒng),確保風壓分布均勻。
-
加強操作管理,提高操作水平,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偏窯問題。
綜上所述,石灰窯常見故障的分析與預防措施需要綜合考慮原料、燃料、供風、溫度控制等多個方面。通過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,可以顯著提高石灰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,降低生產成本和環(huán)境污染。